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听说,这里的法官会手语?

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5 10:17:25

听说,

这里的法官会手语?

残疾人司法保护中心

image.png

这可不是比心,这是法官在说“你放心”

法庭外面有电梯?没错!这是无障碍升降


云雾袅袅,永宁悠悠

江宁法庭静立林中

被枇杷林馥郁的芬芳温柔包裹

不远处响水滩细流潺潺

奏响轻柔的和弦

娓娓诉说着这里的温情故事…


今年5月16日

江宁法庭

从全国一万多个人民法庭脱颖而出

成为唯一获评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的法庭


听说…

image.png

这个盲文诉讼指南很实用……

image.png

这个“零障碍服务”有点东西

2024年8月,《信息无障碍诉讼服务手册》在江宁法庭暖心上线,该手册包含了诉讼服务指南及常用法律文书两部分内容,为方便盲人朋友们“看见”,更好地指引其开展诉讼,这本服务手册每行文字均对应有盲文。


宽敞的无障碍通道

升降梯、洗手间等

无障碍设施

贴心的呼救警报器

助听设备、手写板等

辅助器具


残疾人绿色通道


对行动不便的残疾当事人

安排“泸法麒麟”志愿者

代办、帮办、上门办

利用“四川移动微法院”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

为行动不便

和身处异地的残疾当事人

提供网上立案、开庭

和申请执行等服务

聘请手语老师参与诉讼

在线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等

开通残疾人“绿色通道”

让涉残案件

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听说…

image.png

那个残疾女孩终于“站”起来了

image.png

“全流程保障”我们是认真的

在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法官了解到当事人的家庭情况,案后始终牵挂着其中的脑瘫儿童小怡,多次为孩子争取康复资源、申请司法救助,并向泸州中院汇报,联动市残联和西南医投集团,为小怡穿戴上了“外骨骼机甲”。

image.png

当小怡第一次颤颤巍巍“站起来”时

大家都忍不住“雀跃”


“调解+救助+回访”

为残疾人提供

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保护

调解阶段:

用柔性方式化解矛盾,让残疾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诉中环节:

针对行为能力受限残疾人,创新引入近亲属担任“权益代表人”参与诉讼。

诉讼结束:

常态化落实调查、回访、观护等机制,将司法服务从“结案”延伸至“解困”。

救助环节:

化身资源整合的枢纽,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帮扶。


办理脑瘫儿童小徐的

抚养权纠纷案时

法官没有选择一判了之

多次深入社区

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

达成调解协议后

积极协调教育、医疗等部门

为孩子争取

优质的康复教育资源

与医疗保障服务

image.png

“他第一次让陌生人抱,还笑了”


听说…

image.png

这里有很多人帮我

image.png

“多元化共治”让人感到暖暖的


田某因一场车祸终生卧床

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

多年来

法官接力守护


接力清单


先行支付医疗费、执行赔偿款

争取后续医疗费

联系社会救助、落实政策

将其纳入“泸法麒麟·云溪司法救助”项目


当回访发现

田某赔偿款难抵长期护理费用时

法官迅速按下“联动键”

携手民政、残联等部门

发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

参与帮扶

经济援助、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

全方位支持

在法院的积极推动

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

田某的生活状况得到了

显著改善


江宁法庭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依托


“1+N”多元共治模式

与民政、残联、妇联、社区

等部门紧密联动,构建起多元共治协同保护网,让残疾人感受社会的善意温度。

image.png

法官工作室现场


与纳溪区残工委深度联动

联合出台《泸州市纳溪区关于建立残疾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常态化开展联席会、专业培训教学,切实提升审判人员与残疾人沟通能力。

联合纳溪区特殊教育学校

培养“法治小卫士”,同时开展联合普法。五年来,联合开展涉残诉讼普法活动67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

构建四级调解网络

把“泸法麒麟”法官工作室扎根纳溪区残联,联合村(社区)调解组织构建“区—镇—村—组”四级调解网络,诉前化解涉残矛盾纠纷280件,开展“人民调解+司法确认”125件。


近五年来

江宁法庭已为

102名涉残案件当事人

联系技能培训服务和就业渠道

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等


谁说法庭严肃冰冷?

在这里

法律是抵达公平的坚实阶梯

爱心是跨越身体不便的温暖桥梁

让司法的融融暖意

公平地抵达每一颗心

同心共护,让爱无碍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