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边县人民法院红格法庭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效能,成功化解一起因意外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案。该案的圆满解决,不仅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红格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发的责任担当与司法智慧。
2024年12月4日,村民刘某前往黄某家中购买生猪,因天气寒冷,黄某出于好意点燃柴火为刘某取暖,为增大火势,黄某将汽油倒入火堆,却不料引发剧烈爆炸,致使刘某当场严重烧伤。事故发生后,刘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其全身烧伤面积达19%,治疗费用累计高达10万元。因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刘某遂向红格法庭提起诉讼,要求黄某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经综合研判,本案存在两大核心难点:其一,被告黄某系肢体四级残疾,依靠务农和养殖维持生计,家庭经济极度困难,即便法庭作出赔偿责任判决,受限于客观经济条件,实际履行能力亦极为有限;其二,若单纯以判决方式结案,后续执行过程中大概率陷入“执行不能”僵局,不仅难以实质性化解双方矛盾,更可能因执行无果引发当事人对抗情绪升级,致使矛盾进一步复杂化,无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为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确保案结事了人和,法庭决定引入多元解纷机制,第一时间联系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干部和五长息讼调解员,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对案件事实进行深入梳理,结合法律规定和人情事理,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经过多轮艰苦协商,双方当事人的态度逐渐缓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黄某分期支付刘某赔偿款13万元。
本案的成功调解,为同类型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下一步,红格法庭将持续深耕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以主动延伸司法服务为抓手,靶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司法温度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为护航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法治动能。(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