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采挖是高原群众增收的“金色产业”,但采挖过程中草山地界纠纷、交易合同隐患及生态破坏等问题频发,为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虫草采挖环境,4月17日,康定法院“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联合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深入折西乡镇虫草采挖集中区,开展“送法进乡镇”专项活动,以“靶向普法+司法服务”的方式,全力护航虫草经济健康发展。
以案释法化解边界纠纷
宣讲中,法官针对群众关切的草山权属争议、越界采挖等问题,结合发生在农牧民群众身边的2个典型案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用藏汉双语的讲解方式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原来持证采挖这么重要,有矛盾不应该私下解决,要采取合法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农牧民群众纷纷表示,在虫草采挖期间将做到依法守界、有序采挖。
规范合同防范交易风险
“大家看,这份合同模板里,每一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精髓。我们在签订合同时,要约定好虫草品质、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地点及违约责任……”法官用藏汉双语逐条讲解着手中那份针对“口头协议”“一山二卖”等乱象,制作的《虫草买卖合同模板》。接着,法官现场演示了欠条、借条的规范书写流程,指导农牧民群众如何在合同中约定纠纷解决方式,明确管辖法院等,并解答群众疑问32人次。
生态保护与安全警示并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守护好这片美丽家园……”为引导群众规范采挖行为,法官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呼吁大家要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并组织了一场“草皮回填示范”活动,现场向群众示范如何在采挖虫草后,将草皮小心翼翼地填回原处,确保草原的生态不被破坏。农牧民群众纷纷表示要将这一环保行为融入日常的采挖活动中。普法宣传队还同步发放了防诈骗、防灾避险安全提示卡,卡片上图文并茂,既有生动的案例警示,又有实用的防范技巧,让群众在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防范能力。
此次活动,康定法院“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充分发挥柔性司法优势,将法律宣讲、矛盾化解、生态保护融入基层治理一线,有效预防纠纷、保障群众权益,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是康定法院深化“枫桥经验”、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康定法院将持续优化“普法+服务+治理”融合模式,通过在虫草采挖季设立“流动法治驿站”,巡回提供法律咨询、立案服务等,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贡献司法力量。(扎西青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