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南江检察】忠诚铸魂、铁纪担当|第一书记岳仲秋:大山深处践初心

来源:南江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岳兰 发布时间:2022-11-21 21:08:58
岳仲秋,巴中市南江县人民检察院长赤检察室主任,派驻天池镇红豆村第一书记。2021年7月,岳仲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前往天池镇红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来,他时刻将百姓冷暖挂在心间,挨家挨户察民情、解民愁,走遍了红豆的每一寸土地,以实际行动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就近就便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心坎上”。

建强党组织,培育振兴“领头羊”


天池镇红豆村得名源自境内百年“红豆树”,由原双桂乡红豆村和天池镇石家院村合并而来,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59人,有党员63名。作为一个跨乡镇合并村,村情民情复杂,工作推进难度大、群众认可度也不高。


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岳仲秋深知,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就难以落地。立足村情实际,岳仲秋坚持把“党建引领聚合力、真情服务解民忧”作为工作重点,及时向上级党委和挂联单位汇报,推动红豆村党总支与市委组织部机关第三党支部、南江县检察院第三党支部结对共建,邀请联建支部到村宣讲政策、讲专题党课,举办“聚力红豆、共襄振兴”等主题党日活动5次,规范完善村支部“三会一课”和村民议事规章制度7件。大力推行村“两委”干部“晒账制”,引导村“两委”干部每月将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全部“上墙”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打分,干得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慢慢地,村“两委”班子与群众交流多了、误解少了,逐渐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要想拥有战斗力强大的党组织,就需要充分调动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为此,岳仲秋在红豆村探索建立“红豆党员先锋队”,支持和引导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防洪度汛、灾害防治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冲锋在前,培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村里35名党员志愿值班值守,开展风险隐患排查860余人次,有力保障了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8月下旬,连续三场暴雨致使村内多个地灾点出现险情,岳仲秋召集“红豆党员先锋队”24小时“连轴转”,全天候监测值守待命,连续两次于夜间冒雨转移受滑坡威胁农户23名。


办好群众事,尽己所能“解民忧”


想致富,先修路。红豆村与旺苍县木门镇空间距离近,木门镇经济较发达,每逢当场天,当地村民大多喜欢去木门赶集,但红豆村连接马桑村至木门的连村路段一直没有打通,导致村民需要绕行很长一段距离。

每当看见当地村民背着背篓绕行数十公里路去买卖农资,岳仲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及时向县级挂联领导和交通、发改等部门对接汇报,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现场勘测。经过全力争取,一条起于红豆、止于木门,横贯三村、全长12Km的道路改造升级项目正式立项并于2022年6月正式开工实施。目前,该项目已打通两村之间的断头路,红豆村境内的道路加宽、排水渠道已基本完工,待全面竣工后,村民到木门的距离由原来12公里缩减至6公里,节约时间30分钟以上,将极大提升村民出行的便利性。



“连心路”落地了,产业发展也要跟上趟。在深入调研红豆村产业发展现状、特色资源禀赋和群众发展意愿后,岳仲秋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黄羊倍增计划”,将南江黄羊养殖作为村集体主导产业,联系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邀请专家来村实地讲解传授南江黄羊养殖技术,举办黄羊养殖技术专题培训班,激发村民养殖的积极性。以实施基层党建“才聚乡村·智汇振兴”为契机,向县级部门申请黄羊养殖专业人才驻村指导,同时整合村里养殖大户和农技人员“结对帮带”有意愿发展的农户,帮助村民在项目选址、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彻底打消村民想发展而不敢发展的后顾之忧。在岳仲秋的推动下,全村南江黄羊养殖规模300余只,带动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


同时,为了畅通村上农产品销售渠道,尽可能让村民利益最大化,岳仲秋还担任起了村上农产品销售的“宣传员”和“快递员”,在自己微信群、朋友圈大力宣传红豆村特色农产品,并利用自己私家车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岳仲秋已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5万元。


走好法治路,调解矛盾“零距离”


“兴法治,国泰安;学法律、走在前;小纠纷,多包涵;大矛盾,依法办。”作为一名长期在政法部门工作的检察干警,岳仲秋清醒地知道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此,他结合红豆村实际,推行完善一套治理体系、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建强一支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三个一”法治兴村举措。



岳仲秋聚焦“村民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商讨村制度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各类规章制度20余项,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把依法治村落到实处。为了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岳仲秋编写了《法治三字经》在全村推广,在“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法官、检察官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业务人员到村“以案释法”,并通过搭建普法微信群、开通法治“大喇叭”等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



同时,岳仲秋还积极整合检察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法治力量,组建专门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队伍,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一年来,调处队帮助群众解决婚姻家庭、损害赔偿、抚养赡养等各类纠纷20余件次。在村民肖某务工触电死亡、吴某因意外导致伤残两起事故中,岳仲秋召集调处队积极参与事故处置、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两个家庭依法获得赔偿140余万元。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