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中市恩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五四三”机制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来源:恩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 作者:黄健 李杰明 发布时间:2022-06-07 12:59:17

 

恩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坚持把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筹措社会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举措。近五年来恩阳累计交易节余指标4956亩、收益12.39亿元;占补平衡指标10951亩、收益3.48亿元,有力助推了恩阳区的经济社会建设

该局立足恩阳土地资源禀赋和政策性优势,以服务乡村振兴统揽全局,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创新探索“五到位、四统一、三从严”的“五四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建设“两地三区”现代化新恩阳贡献力量

强化“五到”,高效率项目。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区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规、财政等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专班推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强化实地调研指导,督促项目顺利推进。二是政策把握到位。深入研究政策,精准对接省市区主管部门,做到吃透政策、争取到位。全面摸排资源潜力,纳入全区“一盘棋”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地块资源,积极申报、实施一批显化项目。今年以来,申报增减挂钩项目17个,已获批复9个;新开工省投土地整理项目2个,试点开展“旱改水”项目7个。三是资金统筹到位。千方百计措资金启动复垦工作;按节余指标给予2000元/亩工作经费,充分调动乡镇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协调联动到位每个项目确定1名县处级领导亲自挂帅,发改、水利、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实现审批服务“一路绿灯”,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跟踪问效到位。17个续建增减挂钩项目,按6月底、8月底两个时间节点,建立台账,倒排工期,细化到拆旧、建新和验收每个环节,由区纪委监委、目标绩效办牵头,实行“日报告、周通报、旬调度”的工作机制形成同心同向赶进度一心一意要成效的良好氛围。

细化“四统”,高质量建项目。

该局着力细化项目“复垦、实施、验收”全过程监督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一是统一复垦标准。细化完善复垦工序、标准、验收条件,严格规范操作,实行监理单位依规监督,水利、交通和农业农村部门行业监督,项目区参与群众就近监督的三重监督管理机制;初验前委托省国土整治中心对土地质量、耕地等别进行专业评价,确保工程质量。去年以来,区验收确认新增耕地6350亩,市局复核确认率达90%以上;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300亩,省自然资源厅审减率为“零”。二是统一组织验收。局内组建技术核查专班,“同频”抽检,复垦一片、查验一片;待项目区完工后,于10个工作日组织初验,5个工作日申请省市联合核验,提高复垦地块验收效率和合格率。三是统一基础配套。落实专业队伍设计4种户型12套建新安置住宅方案,供参与群众优选;将聚居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建设范围,实现“五化五通五有”。四是统一督察考核。安排专员驻地蹲点督察,现场验靶;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3—5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在项目区醒目位置设立项目公示牌,施工设计方案、项目建设规模等内容公开“晒”单,接受监督。

深化“三从严”,高标准管护项目。

一是从严落实共同监管责任。建立自然资源部门全面负责,区级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负其责的监管责任机制,多部门配合联动,形成多渠道、多关口防范和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群策群治网络。二是从严确定管护和利用责任主体。对所有项目拆旧复垦地块进行梳理统计,及时下发地块管护责任清单和地块分布图;乡镇人民政府和拆旧复垦地块土地权利人、村委会和村民分别签订耕种和管护协议书,防止土地撂荒或被占用作非农建设用地。三是从严规范土地使用。实行约束与激励并重,探索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统一租用复垦土地、对耕种拆旧复垦耕地的农户给予补贴等方式,提高拆旧地块土地权利人的经济效益,增强耕种和管护积极性,切实保护耕地。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