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通江县招聘服务“四进四送”促就业

来源:通江县就业局 作者:林阳 发布时间:2022-06-06 19:10:04


       今年以来,通江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照“四进四送”工作法,通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服务活动,提高人力资源匹配效率,促进就业规模再扩大。

“企”送岗一是进园区企业。依托县创业孵化园、县工业园、县创业示范园等园区,定期不定期开展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收集,邀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到园区举办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引导广大求职人员到园区企业应聘,增强暂时性用工富余及缺口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二是进重点企业挑选一批福利待遇好、用工需求量大、人群适用率高的重点企业,将直播招聘举办到泰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加工车间、员工食堂等场所,采取网络直播推介+评论区互动问答的方式由专业主播在现场介绍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工作内容及员工福利待遇等情况,后台专业人员线上及时回复网友的咨询,让直播间网友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企业员工的操作流程,引导有就业需求的网友主动联系企业或直接到企业应聘上岗。截至目前,进“企”开展就业招聘活动3场次,涉及直播企业112家,推送就业岗位2463个,活动进场、线上浏览2.99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27人。

“场”送岗一是进场镇。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川渝合作省内对口帮扶等专项工作,利用乡镇场镇赶集日,邀请以浙江省、重庆市、内江市等地企业为主的用工单位,到铁佛等乡镇举办浙江兰溪·四川通江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招聘活动,现场为群众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和慰问礼包,解读就业政策,推送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指导,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进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上招聘活动时,组织锣鼓队、人力资源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进乡镇、进社区、进门店、进家庭,发放政策和岗位信息宣传资料,扩大招聘活动影响力。截至目前,进“场”开展就业招聘活动4场次,推送275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1.17万个,活动进场、线上浏览14.98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份,达成就业意向573人。

“校”送岗一是进中等职业学校。集合人社部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公司等力量,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将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等服务送进校园,引导和帮助应届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端正择业观念,尽快实现就业。到县职业高级中学组织应届毕业生开展进“校”就业招聘服务活动,推送58家企业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1700余个,活动进场200人,达成就业意向78二是进培训学校。通过推行“培训+就业招聘”模式,根据培训班开设工种类别,举办一场主要针对培训学员的微信招聘活动,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培训学员快速找到工作,尽快实现就业增收愿望。组织开展培训学校微型招聘会22场次,推送27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3500余个,帮助166名学员实现转移就业或创业。

“网”送岗一是进智慧就业平台。创新开发智慧就业系统,搭建直接为企业提供招贤平台、直接为求职者搭建求职平台、直接为用工双方推送信息平台、直接提取用工双方信息汇总平台的“四直”就业平台,发挥全天候、全时段、全领域、全空间、全人群的“五全”优势,实现了就业信息精准数据分析推送和精准跟踪服务管理,为促进转移就业带来了新动能。智慧就业平台注册企业488家、求职人员812人,录入就业岗位1.71万余个。二是进招聘网站。充分管好用好四川公共招聘网、政府官网等网站,及时将收集的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信息录入网站,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和求职者进入网站发布信息、寻找岗位和人才。四川公共招聘网发布招聘信息69条,提供招聘岗位3169个,涉及工种203个人求职信息312条。三是进直播间。大力推广“直播+招聘”模式,充分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直播平台,根据专项活动主题,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等代表做客招聘活动直播间,推送就业岗位、讲解惠企惠民政策。截至目前,进“网”开展就业招聘活动6场次,推送271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9457个,邀请各类群体直播间做客35人次,活动进场、线上浏览11.12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556人。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