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名山区法院四举措,打好法治宣传工作“组合拳”

来源:名山区人民法院 作者:杨欣 张崚钰 发布时间:2022-11-23 09:43:32

名山区法院深入贯彻“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多措并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让司法宣传成为法院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

1669167871171.jpg

一是着力牵好青少年普法宣传这个“牛鼻子”。大力开展校园法治教育工作。选派5名法官和3名法官助理分别担任名山区4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常态化深入辖区中小学进行法治宣讲,对学生、教师开展全方位普法。创新法治进校园宣传模式。将被动的宣教模式转换为师生直接参与宣教模式,通过将真实案例改编成生动故事、师生共同参与有趣的互动游戏、亲身体验模拟法庭真实的“庭审”现场等理论+实践”的方式,将预防校园欺凌与禁毒法治宣传相结合。截止目前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吸引师生800余人参加。

1669167906998.jpg

二是抓好专项普法宣传这个“压舱石”。大力推动阳光司法。举办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走进法院视察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一体化推进执法办案和法治宣传16次。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理念,打通企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普法进企业、进园区活动40余次,积极履行人民法院助企纾困解难职责,院长带队走访雅安蜀天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天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辖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普法宣讲。转变司法理念,针对涉案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深入探讨研究,制发法治体检报告2份,提出法律建议18条,发出司法建议2份。

1669167972022.jpg

三是强化“家门口”普法宣传这个好制度。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关于深化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框架协议》,在乡镇(街道)设诉讼服务站9个、村(社区)设诉讼服务点35个,依托诉讼服务站、点逐步建立起“老百姓家门口”普法机制,截至目前已为基层治理专干、人民调解员培训2次,接待咨询群众5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6起。持续开展送法下乡,选取土地纠纷、抚养赡养、财产纠纷及婚姻继承等典型案例,依托“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走进田间地头,通过深入群众集中宣讲、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使农民身边事成为普法好教材,让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普法大课堂。充分发挥巡回审判作用,今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11场,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吸引旁听群众200余人次,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让法官多跑腿”。

1669167935500.jpg

四是用好新媒体普法宣传这个“新平台”。成立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法院新媒体工作室,印发《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法院新媒体工作室(蒙法新芽工作室)工作方案》,全面展示法院司法形象,助推“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注重挖掘典型案例、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自主拍摄原创短视频宣传片6部,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法院宣传特色产品,《情有“毒”终》《绽放》短视频先后被人民法院报、四川高院青工委、四川政法声音等视频媒体号转发。构建媒体沟通桥梁,积极争取四川法治报、四川法制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对法院宣传工作的支持,最大限度将法院工作推向社会。

(杨欣 张崚钰)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