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人民为中心 ,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答卷

来源:广安经开区枣山街道 作者:雷玉函 发布时间:2025-05-08 11:08:35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在倾听民声中找准“真问题”,在勇于担当中练就“真功夫”,在强化意识中提升“真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在点点滴滴中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切实答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时代答卷。

倾听民声,解决为民“真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真诚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民生难题。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社区院落,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真正了解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钉钉子精神把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都办实办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勇于担当,练就为民“真功夫”。“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矛盾困难,要善于攻坚克难;面对风险挑战,要勇于迎难而上。要在基层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担当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用实干实绩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强化意识,提升为民“真本领”。“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要拜人民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效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赶考”心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把为民造福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