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 多举措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 作者:罗晓玉 申玉萍 于刚 发布时间:2020-11-17 19:12:00



近年来,巴州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统计,未成年社区矫正矫正对象犯罪多是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抢劫罪等,已形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此,巴州区司法局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的共性和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个性化教育矫正,取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

严格社区矫正宣告制度,提高执法震慑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智尚未成熟,在犯罪后被判缓刑,不用到监所服刑,在社会上自由生活,认为法律奈何不了他,自然产生对社区矫正产生不服从监管,甚至产生对抗心理。为有效提高社区矫正执法威严,震慑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不服从监管心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矫正对象的重新违法犯罪,巴州区司法局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宣告制度,邀请公安局、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宣告,参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警示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家访等执法教育工作。目前,巴州区司法局已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专场宣告8场次,个别谈话9人次,开展走访18人次。

加强心理矫治,重塑健康心理。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思想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等特点,巴州区司法局对每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家访,全面了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信息、犯罪原因、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等相关情况,再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学习情况制订个性化矫正方案,同时,针对部分重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和矫正内容,同时施以心理疏导,通过集中教育、个案跟踪、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得到心灵成长,收获正能量。

完善监督人制度,帮助修复家庭关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很多,但是从实践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父母未能尽责做好子女监护人。对此,巴州区司法局进一步完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督人制度,要求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直系亲属(通常为其父母)作为社区矫正第一担保人和监督责任人,并签订担保书和责任书,协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同监管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从而促进社区矫正正面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一些家庭关系不好的未成年矫正对象,还根据他们家庭关系的实际情况,要求家庭成员与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更多的互动活动,开展一封家书、一份礼物、一份孝心等活动,以最直接的方式修复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好了,矫正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加强教育引导,帮助纠正恶习。巴州区司法局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转化思想、转变观念、灌输知识、改正恶习上下功夫,每月组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学习时事政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常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和引导他们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争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