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区复兴镇打好平安建设“组合拳”

来源:东坡区综治中心 作者:贺威 发布时间:2021-01-19 17:48:40

综合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与平安建设息息相关。东坡区复兴镇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以“一乡镇一亮点”为抓手,突出在平安建设工作上狠下功夫,统筹部署、注重革新、强基固本,围绕平安稳定打出一套“组合拳”。

一、加强宣传为先锋,“旗开得胜”拔得头筹

复兴镇以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依法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外部宣传:联合司法所开展了“12.4”宪法宣传活动,各村(社区)网格员积极参与,向群众宣传民法典重要内容,宪法、禁毒、识骗防骗、反邪防邪等知识,同时向群众推广相关知识微信公众号,让群众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宣传活动群众参与度很高,效果显著。

专项宣传:联系法律顾问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先后在复兴中学、柳圣中学开展了法律知识讲座,其间通过有奖知识问答、讲述身边的法律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揭开法律神秘的面纱,窥其深意。

内部宣传:开展会前学法学廉,联合派出所、镇纪委等单位和部门,利用机关日常工作会、村(社)干部会大力宣传提升干部的法律意识、强化干部的工作作风。

目前,复兴镇开展集中宣传共75次,12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推广了锦官驿站、中国禁毒、眉山禁毒、四川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增长了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增强了他们的法纪意识。

二、综合治理为大将,“步步为营”坐镇中军

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此项工作由复兴镇政法委员坐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为核心,稳步扎实推进。

面向群众:组织专班每月定期开展走访排查,掌握涉稳、涉访、涉邪的重点人员动态及重度精神病人的管控情况,协助解决相关人员实际困难;监督社区戒毒人员尿检、监督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学习、参与社区服务;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驻村片长、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纳入矛盾纠纷化解队伍,以司法所、综治中心为核心,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内部联系:定期由该镇政法委员牵头对重要问题组织召开专题研判会,召集相关问题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村(社)支部书记联合处理重点问题,通过强化内部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形成合力化解问题。

外部沟通: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诸多单位、部门协助配合,对此,复兴镇以涉及工作为引导,强化沟通,落实信息上传下达,积极寻求其他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的支持,集合更大的力量以更有力的措施,步步为营,持续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资料完善:统筹安排落实重点人员一人一档、重点案件一案一档,安排专人落实日常资料收集、整理、报送工作。

以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为突破点,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打好综合治理主动仗。对全镇262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月进行实地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146名吸毒人员管控,对9人实施强制戒毒;强化11名社区矫正人动态管控,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目前,该镇社会面治安状况良好,综合治理成绩明显。

三、维护稳定为后盾,“坚若磐石”固守防线

平安建设工作中,维护社会稳定是重中之重,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他一切工作都难以开展,为守好最后防线,该镇立足实际采取了多种措施。

加强社会稳控力量培育。在建立应急救灾、红袖标巡逻等队伍外,经镇党委会讨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组建复兴“义警”队伍,进一步增强社会稳控力量。该队伍由复兴派出所和镇党委政府联合管理,日常开展集中巡逻、法制宣传等工作,该镇党委政府和派出所按照出勤、纠纷化解等工作情况,联合对该队伍人员进行考核。截止目前,该队伍开展治安巡逻30余次、参与调处纠纷12起、处置治安案件3件,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升级。

牵头打击违法乱纪。复兴镇综治中心积极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单位对辖区内的社区戒毒(康复),涉邪、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违法上访等特殊人员加强管理,定时摸排研判治安乱点、行业乱象和安全隐患,对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依法实施打击,进一步保障地方稳定。2020年以来,该镇无一例到省进京信访事件。

巩固和完善技防措施。采取“三步共进”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治理的技术支撑,及时完善合村并组后“雪亮工程”设备迁移、维修工作;强化人员培训,加强“雪亮工程”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持续推进“慧眼”工程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三步结合同时推进,现已取得一定成果。近期,利用“雪亮工程”监控,成功破获一起盗窃案;全年共有1500余户群众安装了“慧眼”工程,协助公安机关成功破获2起盗窃案。

该镇在平安建设工作中,通过合理的排兵布阵,“三军”协力打出的“组合拳”拳拳到肉。截止目前,未发生群体性事件、民转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等影响平安建设的案(事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指数明显提升。(贺威)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