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守正创新担使命,砥砺护航新征程

来源:乐山普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14 09:52:43

1663120434969.jpg

花开乐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就连诗仙李白也发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慨。今日之乐山,正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在这安居乐业的背后,乐山市政法系统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时代大势,抢抓发展机遇,谋划实施了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重点工作,办成了一批事关乐山政治社会稳定和政法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谱写了乐山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663120465400.png


牢记使命固本铸魂,在完善党管政法工作体系中践行政治忠诚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坚定信念,持续教育引导全市政法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引领新时代乐山政法工作的思想旗帜。

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台账管理、会商研究、跟踪督办、复查核实、情况报告、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省委实施细则,制定《乐山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省委实施细则的责任分工方案》。细化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政治督察、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具体制度,丰富完善党委政法委配合组织部“协管”、配合纪委监委“协查”机制,增设1名专职委员,增设配备10名事业编制的市综治中心和配备6名事业编制的市法学会,推动11个县(市、区)全覆盖建立平安建设协调机制,配齐配强132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构建起关系协调、运行顺畅、富有实效的党管政法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忠诚履职勇于亮剑

在确保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中提升斗争本领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深入推进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邪教反间谍斗争,深化依法常态化治理。

1663120563877.jpg

建成市级反恐怖情报中心,优化公安武警联勤联训联战“三联巡防”机制,持续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守住了不发生暴恐案事件的底线。市县两级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有效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教育、文化等领域和互联网阵地防控,开展清理网络有害信息等专项行动。制定乐山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备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化解应对,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庆祝建党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有效确保了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胸怀大局主动作为,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法治担当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出台系列保障措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与重庆及周边城市政法系统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资产查控等事项落实。对重点项目建设全程跟进护航,实施风险评估备案1480件,有效防止经济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

1663120602806.png

建立健全“检企共建”“千警联千企”“法官工作站”等长效机制,设立产业园区法庭,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开展涉企法律风险“体检”,护航晶硅光伏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三合一”审判机制,开展涉金融领域专项审执行动,乐山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建立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打造长江上游鱼类生态法治保护品牌“鱼跃龙门”;在峨眉山景区建立旅游环保法庭审判指挥中心,“云上金顶”旅游环保审判品牌入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全面准确实施民法典,提升保障人民群众权利的层次和水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打造“法治公交”“法治三画”“海棠花开”“法官讲法”等乐山普法品牌。

面对疫情和特大洪灾的严峻考验,全市政法干警闻令而动、奋战一线,全力参与“8.18”抗洪救灾,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乐山市委政法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系统谋划综合施治,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乐山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坚持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基层治理“双轮并驱”,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机构组建,将政府职能整合下沉到村(社区),构建党政主导、属地主责、部门主管、基层主抓的工作格局。统筹开展固本强基、对标补短、重点关爱、三色预警、铁腕铸盾“五大行动”,持续健全“一盘棋”推进的治理体系。

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覆盖工程,创新“服务集成”公益项目运作模式,探索“契约化”共建,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协议+清单”方式提供社会服务。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1370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慧眼工程”累计推广建设15.1万路,省级智慧平安小区建成437个。

1663120661058.png

各级矛调中心按“五有”要求实战化运行,打造“50+”等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划分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队伍,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工作保障,着力构建“全科网格、多网合一”,促进队伍、平台、流程、数据融合,办理一批网格事件。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犍为“犍孃孃”、“夹江义警”等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开展“1+8”示范试点成果推广应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彝区法治新寨建设的探索”课题入选2022年四川法治蓝皮书。

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2021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较2012年下降33.4%。接续推进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1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20个,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41件,一批重点行业领域乱象得到整治,2021年乐山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6位。

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在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开拓进取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如期完成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市县两级地方法院、检察院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和责任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行使自由裁量权约束规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深化“万案大评查”和“执法大检查”结果运用,破除一批长期制约政法工作效能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形成一批具有乐山特色的改革经验。

认真落实《四川政法智能化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升级改造政法专网,统筹实施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智慧磐石“五大工程”,建设政法系统跨部门决策、治理、办案、服务、办公、管理“六大平台”,跨部门办案平台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深化政法机关“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深化工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法律援助、调解、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一站式”全业务法律服务。

1663120706783.png

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构建“厅网线巡”一体化格局,群众当场立案率达98%。切实解决执行难题,2016年以来累计执行到位资金188.79亿元。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质增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836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70个,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优化“两所一庭”布局,实行治保队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专群协作、综治联动,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政法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严抓严管激浊扬清,在持续深化过硬政法队伍建设中厚植忠诚根基

十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举贤尚善的导向培树先进典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害群之马,以抓源治本的决心健全制度机制。

会同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全市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分级分层开展政治轮训,引导政法干警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1663120740148.png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排查整治一批顽瘴痼疾,选树先进典型30人,推进建章立制60项,出台便民利民举措600余项,为群众办实事1.8万余件,全市政法系统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总结提炼的“爱、宠、暖”游客、“三张清单”“四项机制”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督导组肯定。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常态化开展干警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实施爱警暖警强警工程,十年来全市政法系统294个集体和237名个人受到省级部门以上表彰。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