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人大代表进“家”来 履职尽责群众欢

——小凉山彝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作者:葛盛强 卢光军 发布时间:2024-05-16 17:43:44

火热的盛夏季节,神秘的黑竹沟景区,彝族月琴和口弦述说着毕摩古老神秘的祈福,熊熊的篝火燃起来了,火把节的音乐响起,大家牵手跳起欢乐的达体舞,古井彝寨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是今年“五一”黄金周假日,“相约秘境、燃情彝夏”峨边古井村“彝哥路演”的沸腾场景,该活动来自于黑竹沟镇“代表之家”收集到的代表建议。

地处四川西南位于小凉山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辖13个乡镇9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5.3万人,其中彝族5.6万人。全县人大代表858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22人、县人大代表176人、乡镇人大代表659人。全县建有“代表之家”23个,858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圈”,通过建、管、用三个环节统筹发力,“代表之家”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阵地和堡垒。

1715852685244.jpg

注重“三化”建好“家”

记者了解到,峨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首先注重标准化,就是按照乐山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全县统一标准,包括上墙公示的名称和标识,8项工作制度,代表的信息和风采等,软件资料方面包括活动记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记录表、人大代表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台账等9项,鲜活地展示代表履职情况。

注重片区化管理,13个乡镇中,有8个以乡镇辖区设置“代表之家”,其余5个乡镇设置14个片区“代表之家”,对涉及的村和社区代表实行片区管理。另有一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代表之家”,是城区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场所。

峨边还注重典型化示范,已经打造了5个县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通过分层建设,打造样板和标杆。市人大代表、卫生监督执法大队的马燕妮告诉记者:“峨边在新林镇茗新村打造了全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以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实践基地,以羊竹坝公园、五渡驿站、黑竹沟驿站为实践点位,可以说是全县的‘代表之家’。”

1715852738115.jpg

落实“三制”管好“家”

“家”建起来了,就要管好用好。峨边实行领导“挂联制”,就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5人,分别联系全县23个“代表之家”,督促乡镇党委书记加强对“代表之家”的领导,指导“代表之家”每月的活动和代表的履职行为。

据悉,峨边对外公示了“代表之家”的召集人和联络人,推行代表“驻家制”,将人大代表按实践主题进行分组,每月轮流“驻家”,接待选民,收集和会商解决群众诉求。五渡镇代表“驻家”期间收集到旧农贸市场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家清单”交由镇政府办理,迅速进行了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落实“活动”制,每个“家”制定年度计划,谋划好每月的代表活动,年初进行年度公示,每月进行活动预告,公开活动方案,充分准备,确保效果。2023年23个代表之家开展培训、交流和外出考察46场次,参与代表1000余人次,“代表之家”呈现出强大的活力。

1715852786082.jpg

坚持“三民”用好“家”

通过每月活动的开展,人大代表依托“家”园履行职责。峨边坚持“家接待”听取民声,新凤村选民在接待日反映该村没有路灯,群众出行不方便。“代表之家”将这个情况逐级反映到县级相关部门,后来该村的路灯照明项目确定为票决民生实事,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8个,新凤村的夜路亮起来了。  

记者注意到,峨边通过“家清单”汇集民意,还建立了“家清单、乡台账、县统计表”分级处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迅速处理。仲子村路面整治工程列入了杨河乡“家清单”,乡人代会上定为2023年票决民生实事,该区域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峨边坚持“家主题”解决民忧,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峨边人大代表在行动”、“履职做表率、建功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代表之家”区域群众需求,在全县“群众困难我解决”“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全域旅游我献策”4个主题的基础上,各“家”确定“移风易俗我带头”、“民间纠纷我调解”、“乡土文化我传承”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形成“4+N”活动主题,使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更好满足群众需要。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