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内江市中医医院:内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来源:四川法制网 作者:高 琦 发布时间:2021-03-29 10:56:18

中医大会.jpg

   326日上午,内江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暨产业对接大会在内江国家酒店召开,内江市政府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同时还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因与抗体治疗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以及海派医药等6家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中医药事业、产业与科技项目12个。

中医一.jpg

大会上,代晓平、杨琳等来自内江各级中医医院的专家被授予了“内江十大名中医”称号,内江将进一步建立中医药人才激励制度,构筑内江中医药人才高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二.jpg

内江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阮履强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该院着力“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中医药科教高地”“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创新惠民行动,建设群众满意中医院”,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健康内江”高质量建设等工作受到出席大会的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田兴军充分肯定。作为全国市级示范中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起到了领军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中医药科教高地


以内江市中医医院“全国十佳住培基地”为平台,持续推进“川南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中医药人才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一是教学相长,医教研协同发展。投资2亿余元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建设基地”,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二是院校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医院成功挂牌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内江市中医医院”,依托高校优质资源,临床科研能力迅速提升。截至目前,在研省、市科研课题52项。三是外引内培,建设人才梯队。依托“全国十佳住培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科人才培养、学历提升、职称晋升等方式,加大建设层次明确、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7名,中医规培医师200余名,西学中人才428名,同时引进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1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中医宣传.jpg

聚焦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疫情防控“三大重点”,推进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建立省部级专科联盟15个,基层医院专科联盟6个,与5个县级中医医院和19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帮扶协议,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龙头作用。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突出。采取“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中医骨伤中心、康复中心、肺病中心,不断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实现1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全市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三是中医药疫情防控成效彰显。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中医医院早期、全程参与22例新冠患者救治工作;组织专家编写《内江市新冠中医药干预方案及防治防控手册》,累计印发10万余册,在全省推广;牵头向“五类”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熬制“大锅汤药”,累计服用中药大锅汤56万余人次;研发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院内制剂“扶正抗感颗粒”,投入临床使用并纳入医保乙类。


创新惠民行动,建设群众满意中医院


大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惠民行动。一是加大宣传普及。将每年428日定为全市中医药传统疗法体验日,定期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主题活动,让市民们感受中医药文化内涵。二是强化政策引导。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医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首诊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是融入健康生活。41家养老机构签约成立“医养结合联合体”,投资500万余元建设治未病中心,开展系列传统中医外治干预手段,提供全周期中医健康管理。四是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智慧医院,加大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着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线上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该院下一步将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四川法制网 琦)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