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内江市居民免费新冠疫苗接种即将开始!大家关心的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来源:内江市疾控中心 作者:内江疾控 发布时间:2021-03-18 16:03:30

目前,内江市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两针接种工作,累计接种75346人次。其中,涉进口冷链物品相关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水电气相关人员和交通、快递相关人员等重点人群基本实现了应接尽接。

为做好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目标人群接种工作,按省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安排,内江市已全面启动摸底调查和动员工作。就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些问题,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您解答。

图一.jpg

内江市目前属于低风险地区,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当然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力的武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家不用担心。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接种疫苗后,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


第二阶段接种目标人群包括哪些?


四川省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安排,第二阶段接种将1859岁常住人口作为目标人群,接种时间为20213月中旬至20216月底。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美容美发业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及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


进行了第一阶段第一针接种的人员,已过了28天,还可以接种第二针疫苗吗?


可以。请尽快与接种单位联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接种点完成二针疫苗接种。同时,第一阶段重点人群中未及时接种的,还应及时完成补种。


户籍地不在内江市的人可以接种吗?


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内江市常住人口,不区分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区分是否本地户籍、不区分参保地,均可在内江市范围内接种。大家注意带好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进行登记。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免费的吗?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全民免费的,个人不承担成本和接种费用。


新冠病毒疫苗打几针?


按全省统一调配,目前内江市接种的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期间至少间隔28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什么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要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能否一起打?


14天内接种HPV疫苗、狂犬疫苗、带状疱疹等灭活疫苗者,28天内接种麻腮风等减毒活疫苗者,建议暂缓接种。


疫苗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接种新冠疫苗前,接种医生会询问健康状况,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接种完成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三天不饮酒,尽量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接种疫苗后多久产生抗体,保护期有多长?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疫苗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打完疫苗后形成保护的时间也各有差异。从目前分析看,第一针注射10天后就可以产生抗体,但是,不同人之间抗体产生的差距很大,所以我们要打第二针。两针注射后,再过14天,就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目前证据提示,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能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求。

图二.jpg


接种疫苗后可以放松个人防护措施吗?


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100%,特别是在还没有建立起全人群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内江市民注射新冠疫苗,在哪里可以预约登记?


单位、企业职工,高校学生等由所在单位和学校统一登记,其他城镇居民可在当地社区、街道办事处登记,农村居民可在村委会进行登记。登记时请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并预留正确联系方式。

   内江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0832-2266992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