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彭山区检察院“护航”团队以“三高”为帆,助力检察工作乘风破浪

来源:彭山区检察院 作者:张美艳 发布时间:2021-10-11 10:56:33

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检察院对标检察工作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以“三培育三引领”活动为契机,以护航社会公共秩序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成立“护航”公共秩序案件办案团队,力争团队建设与办案质效同步提升,助力检察工作乘风破浪,为“平安彭山”保驾护航。    

高起点谋划,打造彭山检察“梦之队”

“护航队”自组建以来,共办理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案件 37 件130 人,其中寻衅滋事案件8 件37 人,黑恶势力(集团)犯罪 3 件58 人、聚众斗殴案件1 件 8 人。截止目前,扰序类案的认罪认罚质效指标同比上升了30%以上,速裁和简易程序占比达75%以上,“案—件比”得到了有效降低,办案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抓好核心成员,彰显队伍的“含金量”。为发挥核心成员的主导、带动作用,分管副检察长担任“排头兵”,挑选优秀业务骨干成员3名员额检察官组成“攻坚队”。“护航”队骨干成员曾先后获得维稳、综治、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人民卫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好力量配置,形成工作的“咬合力”。以核心成员为根基,配强其余成员,凝聚团队智慧,创造1+1>2的工作合力。综合个人专业、工作履历情况,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司法辅助人员、书记员,科学配备团队力量。团队成员专业涉及民事、刑事、经济等领域,取长补短、高效协作,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抓好宣传造势,凸显名片的“微效应”:。根据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求,不仅要做好检察工作,也要讲好检察故事。充分利用我院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彭山检察“护航”名片工作动态和取得成效,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检察品牌、听到检察声音、感受检察形象。

高层次部署,打造优质掌舵者

练好办案“内功”,打造过硬本领。通过开展扰乱社会秩序类案件专项业务培训、实务讲坛、业务竞赛、技能演练、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10余次,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办案人员专业素养,打造过硬本领。

搞好理论研究,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办案与研究相融合,注重理论研究服务工作发展。组织了全市检察机关扰序类案件研讨会,对单方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界定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准确理解涉黑恶案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处罚》,阐明了对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款适用的时间效力、犯罪主体、犯罪对象问题,对该类案件的办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被眉山市政法委采用。

做好部门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加强与法院、公安机关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了《关于提前介入涉黑涉恶案件侦查活动工作意见》等工作机制。重大复杂案件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引导侦查取证。加强执法办案衔接,不定期召开联合侦查机关、法院、侦查监督部门等参加的扰序类案件推进会,对在办案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进行研讨,分析、确定快速解决方案,形成打击扰序类案件合力。

高标准推进,打造品牌形象

做强刑事“扰序”检察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产品系品牌形象之根基。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化的办案优势,强化法律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以“工匠”精神办好每一件检察产品,无一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做到“快、准、狠”处理“扰序”犯罪,让罪犯罚当其罪。

做优检察监督,丰富品牌层次。做优检察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行业漏洞管理等问题发出高质量检察建议4份,促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力求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做“新”检察机制,推动品牌发展。在办案中注重总结规律,提炼精华,创新工作机制。健全了扰序类案件办理机制、案件裁判反馈、类案汇总分析研判机制,努力促成本地形成指导意见,推动该类案件办理精品化发展。

下一步,“护航”团队将继续用“工匠”精神,办好每一件检察产品,助力“扰序类”案件办理专业化。同时,将补齐创新、理论研究等短板,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和司法能力,为彭山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为彭山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

(张美艳)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