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山市公安局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 全力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来源:乐山市公安局 作者:刘冉 发布时间:2021-04-20 17:10:44

自中央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乐山市公安局始终高度重视,高度自觉,将其作为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强的责任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入研究制定方案,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广泛进行谈心谈话,务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力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着力“四最四强”,压实政治责任

一是最高站位强思想。将教育整顿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坚持第一议题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责任贯彻落实,确保全国、全省、全市政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精神在乐山公安落地落实。

二是最快部署强担当。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周密扎实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领导小组会、办公室会、查纠整改动员部署会,推动教育整顿有序稳妥、渐进深入。

三是最严组织强统筹。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每日碰头、每周通报、半月研究”工作机制,构建由1个总方案、3个环节子方案、各项具体任务分方案构成的“1+3+N”方案体系,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实现协同高效。

四是最实督导强推进。制定《党委班子成员分工包片联系督导制度》,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区县开展督促检查。同时,抽选18名精干力量,组建3个督导专班,全覆盖督导、精准指导,确保推动有力、落实到位,持续走深走实。

着力“四课四心”,筑牢政治担当

一是着力政治“第一课”,浇灌坚定忠心。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印发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口袋本”,结合“晨学+夜学”“掌上学+线下学”“集中学+个人学”形式,组织领导上讲台、专家开讲堂、民警微授课,政治教育号召力显著增强。

二是着力党史“忠诚课”,厚植为民初心。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开展“百年潮起共读史、砥砺奋进新征程”党史大家读等主题活动,打造体验性党性“初心课堂”,全方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三是着力警示“廉政课”,擦亮法纪明心。聚焦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关键少数激发绝大多数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以身边人身边事编撰印发《警示录》1200余份,举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禁止逐利性执法“七项规定”政策大培训。

四是着力英模“传承课”,激励担当雄心。依托乐山公安史馆、井研“白岩沟剿匪”战斗实景,开展“跟随前辈从警足迹、传承乐山公安精神”等活动,邀请公安英模、全国特优民警代表等典型先进,讲述背后故事,传承英雄基因。

着力“四创四进”,展现政治践行

一是平安建设创稳,进一步整治治安环境。紧盯“三安”,聚力“护旗”行动,开展打击“黄赌毒”、集中打击电信诈骗、严查重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百日平安三大行动”,扫黑除恶斗争、禁毒人民战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破获刑事案件261起,同比上升39.91%,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同比上升42.62%,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放管服”创新,进一步深化便民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培育了“网上公安”新品牌,“全程网办”事项多达116项;“乐山公安微户政”平台同步上线22项户籍业务;探索“1+4”公安政务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公安便民服务圈”,建立公安便民服务点128个,减少各类证明材料293项,公安行政服务更便捷高效、智能精准。

三是宣传舆论创势,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强化舆论引导,中央、省、市各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媒体大量报道乐山公安教育整顿正面新闻信息。同时,乐山公安多项工作经验做法被省厅、市教育整顿办采用推广。

四是践行宗旨创效,进一步塑造公安形象。推出“我为乐山公安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打造“八大惠民”工程,建设“枫桥经验”和社会治理乐山版。党员民警结合“下基层上一线”和“六进六边”工作,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直接联系困难群众。主动与校园周边单位、公交公司协调,推动上放学期间校园周边停车场免费使用,开通15条“师生号”公交专线,助力“缓堵保畅”工程,乐山公安亲民爱民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