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井研县公安局落实“3+”举措 奏响“我为群众办实事”最强音

来源:井研县公安局 作者:谈文东 胡丽君 发布时间:2021-04-06 09:58:14

为转化教育整顿学习教育成果,井研县公安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3+”举措,全面深化“主动警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

微信图片_20210406095405.png

以“盗案高效破+反诈宣传”

捂紧群众“钱袋子”

一是推行“盗案高效破”。开展教育整顿“开门整顿”座谈会和“研为百姓·平安篇”警民恳谈活动,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盗窃案件高发低破的意见建议,局党委认真研究,建立“盗案高效破”机制,制定《井研县公安局“盗案高效破”工作实施细则》,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督促,对每起案件都深度经营、深挖彻查。各业务警种、各派出所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强重点时段巡逻防范,常态运行合成作战机制,集中力量破盗案,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3月全县盗案发案率同比下降40%,破案率同比提升28.3%,抓获盗案犯罪嫌疑人10余人。

微信图片_20210406095418.jpg

二是开展全民反诈宣传。紧盯群众所需所盼,制定《井研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汇报,由县委政法为牵头,公安机关主抓,涵盖各镇(街道)、各部门、各社区(村组),构建全覆盖、立体化、信息化的宣传体系和网络。3月31日,井研县举行全民反诈宣传签名仪式,聘请余为华、宋建川等5名同志为全县首批反诈宣传大使,启动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发放宣传手册1.3万份,协调电信、移动、联动部门发送公益短信22万条,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反诈宣传热潮,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

微信图片_20210406095425.jpg

以“一村一辅警+背包警务”

解决群众“操心事”

一是推进“一村一辅警”。围绕农村基础信息采取、重点人员管控、矛盾纠纷化解不到位等问题,高质量实施“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全县11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驻村警务工作站,首批50名专兼职辅警全部到岗开展工作,累计采集维护“一标三实”基础信息174003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41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7起,协助破获案件31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9人。

一村一辅警

二是推行“背包警务”。利用便民背包便携高效的特点,将信息采集、户籍服务等业务办理所需要的表格资料,以及宣传手册、警务通、相机等装入背包随身携带,驻村辅警在入户走访中收集掌握群众需求,对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非主项变更业务,收取证据资料,到派出所统一办理,并将办好的证件送到群众手中,把“最多跑一次”延伸为“一次不用跑”。2021年3月,县局通过“背包警务”为群众办理证件1280余次,真正把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心坎上。

微信图片_20210406095432.jpg

以“优化放管服+所队合一”

回应群众“新期待”

一是做优“放管服”改革。开展“领导班子走基层”和“公安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准确掌握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所需所盼,精准制定惠民利企20项措施,优化人口管理、侦查破案、社会管理、政务服务、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的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户籍业务全域通办,建成公安24小时服务区,提供出入境、车驾管、自助体检、户籍办理等“一门办”服务,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把车程在30分钟以上的偏僻山村作为“免跑圈”,把出行不便的老人、残疾智障人员、留守妇女儿童、困难家庭人员、需要帮扶帮教的特殊人员等五类群体作为“免跑群体”,采取特殊情况“上门办”、电话联系“预约办”、进村入户“顺路办”等方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力度和温度。

二是探索“所队合一”。在三江派出所、三江交警中队试点,探索“所队合一”模式,从人员、职责、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整合,运行集“维护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安全、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全新警务机制,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刑事发案数和交通事故数稳步下降、打击处理数和交通违法查处数大幅提升的目标。深化“警保合作”模式,在全县14个镇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协调平安保险公司投入110万元,在周坡派出所、集益派出所建成“警保合作服务站”,群众就近处理轻微交通事故350余起,办理车驾管业务1700余次。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