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让法治阳光润泽基层每个角落

——四川省筠连县法院法庭建设综述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法院 作者:赵敏 发布时间:2022-09-22 17:46:27

四川省筠连县法院坚持强基导向,锚定“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目标,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推进法庭建设,精准回应群众所期、大局所盼、自身所需,倾力打造法庭建设新高地,相关专报获省高级法院史红平副院长肯定性批示。

聚焦群众需求动向,做精做强“三个便于”,主责主业取得新成效

一是持续深化诉讼服务。出台诉讼服务窗口行为规范,建成法庭诉讼服务点4个、诉讼服务站3个,与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互通互联,开通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等线上功能,为当事人提供触手可及的诉讼服务。推出全链条诉讼服务机制,设立“春风服务岗”,配备雨伞、雨衣等暖心服务设施16套,推出文书模板等贴心服务,为偏远困难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等热心服务,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二是持续深化案件审判。制定《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实施方案》,4个法庭全部编入前台审判单元,实施分调裁审办案模式,强化小额诉讼“强制+合意”适用,创新“两书一纲”简化庭审和送达地址逐一推定制度,实现简案集约化高效办理。纵深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庭审直播、科技法庭等智能平台配备比例100%,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运用试点成效持续转化,赋能法庭执法办案提质增效。三是持续深化辅助执行。构建“立审执”闭环贯通、一体协同、全面联动的法庭辅助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法庭贴近人民群众、便于沟通协调等优势,立案阶段突出诉讼(执行)风险提示,发挥财产保全对促进自动履行和助力强制执行的关键作用;审判阶段狠抓当庭履行,将裁判主文可执行性纳入审执会商内容,在具有给付内容的裁判文书中全覆盖增加执行预通知事项;执行阶段全面配合查人找物,深度参与“三养”、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执行。

紧跟县域发展走向,做优做实“三个服务”,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

一是抓牢乡村振兴。为“三农”稳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揭开公司“面纱”跨省追薪获赞誉》案例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四川省农民工维权十佳优秀案例。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开展制售伪劣农资整治等宣传活动5次,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经验做法获得人民法院报推广。2名干警全脱产参与乡村振兴,31名干警对口帮扶,积极为联系村争取公益性岗位、直接到户项目补贴资金,助推乡村兴旺。二是抓实多元解纷。与法庭所在地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合作协议,对11个社区开展全覆盖人民调解指导,织密多元解纷网络。将特邀调解纳入全县网格化管理范围,择优选任9名特邀调解员入驻,化解矛盾纠纷256起。依托枫桥式人民法庭暨“一站式”诉讼服务点延伸建立“春风调解室”4个,在全县选取12个示范点挂牌运行,诉源治理成效明显。三是抓好普法宣传。充分发挥在全国法院首创的“车载法庭”的地缘优势,吸纳法庭干警组建“春风送法团”12个,精准收集群众法治需求,制发简单易懂的手册、法条汇编、案例指南等宣传材料,开展密集式普法宣传,获得人民日报宣传报道。19名法庭干警参加“春风护苗队”,对联系乡镇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包保”,5名员额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屏障。

树牢强基固本导向,做深做细“三个优化”,法庭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着力优化法庭布局。严格按照省市法院安排部署,综合考量案件类型和数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完成4个法庭辖区优化布局,使得法庭功能定位更加明确、辖区范围更加合理、工作量更加均衡、各项保障更加有力。加强法庭优化布局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应对,2篇专项调研文章获得治蜀兴川法治论坛一等奖,被省法院表彰为全省人民法庭优化布局工作先进集体。二是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以案定员、以任务定员”,法庭全部按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1:1:1:1”以上标准配备,优先选派党员干警到法庭工作,新进干警全部安排到法庭锻炼,辅助人员全部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促进队伍稳定和梯级发展。加强法庭干警履职保障,教育培训、提拔晋升等持续向法庭倾斜,有效激发法庭工作内生动力,被省法院表彰为基层法院组织工作先进奖。三是着力提升装备保障。强化法庭基础建设,全部按照“三类标准”以上完成法庭修建,“一庭六室两房”功能齐备。法庭均配备越野型执勤用车、自动化安检设备、执法记录仪、手提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现代化装备,网络、监控无死角布控,确保法庭工作安全平稳。

(赵敏)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