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米易法院多措并举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来源:米易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1 21:30:37

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米易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寓教寓审、惩教结合”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织密“庭前+庭后”关护网,依法审判显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审判根基。为抓实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管理,米易法院成立了以分管刑事审判工作副院长为组长的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米易县人民法院关于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在刑事审判庭设置少年法庭,安排资深员额法官专职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确保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准确,审判流程规范;着眼干警业务能力提升,近3年先后组织选派干警参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业务培训10余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涉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团队。二是优化帮教模式,延伸保护触角。对未成年罪犯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将教育、感化、挽救“三部曲”贯穿于审判活动全过程,全面实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辩护律师、帮教措施全覆盖的“三覆盖”机制,促使未成年罪犯认罪认罚,力争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帮助其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依法严惩。2023年以来米易法院共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件6人,其中1名被告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深入贯彻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让“依法带娃”观念深入人心,积极打造“父母课堂”,对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中发现的家庭教育缺失、抚养照护不力等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指导,上好家庭家教家风“第一课”,2023年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父母开展口头训诫4次,发出全县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对1名被害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

  二、延伸“学校+社会”保护链,共同保护有温度

  一是院校联动,筑牢校园“保护墙”。精准对接守法用法需求,常态化开展以“讲好开学第一堂法治课、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法治扣”为主题的法治进校园活动,米易法院共有7名员额法官受聘担任县内各学校法治副校长,2023年以来,先后以防毒禁毒、网络安全、家庭教育、电信诈骗等时事热点为主题,讲授主题法治课20余堂,得到参与师生一致好评。主动提供普法学法服务,积极组织在校师生参加“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体验式”的普法服务,以真实案例以案释法、以例讲法、以事说法,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犯罪活动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从思想根源认识违法犯罪所面临的严重后果,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二是协同发力,共建社会“安全区”。主动将审判工作融入米易县争创儿童友好型城市工作中,持续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先后会同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县妇联等部门群团联合开展安置帮教、法治教育、心理干预、法律援助、临时监护等活动10余次,就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3份,实现县域内涉未成年人判后回访全覆盖。严格落实“不公开原则”,与县公安局、县检察院等单位密切配合,对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资料实行闭环管理,对符合封存条件的未成年人卷宗档案进行依法封存,未按规定批准,一律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封存的犯罪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确保未成年人的隐私得到合法保护,让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三、构建“线上+线下”普法网,法治宣传有广度

  一是突出线上宣传效果。为适应当下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较多,受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影响较大的特点,2023年以来,米易法院依托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涉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和宣传稿件20余篇,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治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公平正义,积极营造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二是用好线下普法阵地。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宪法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结合“八五”普法、“政法干警进万家”等专项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线下方式,向群众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2023年以来,米易法院干警深入街道社区、村社队组开展现场法治宣传数30余场,组织专题讲座10余次,发放宣传册300余份,着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法治氛围。

 


责任编辑:王思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