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网安战线上的“铿锵玫瑰”

平昌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陈如瑶先进事迹
来源:平昌县公安局 作者:余可 张旅铮 发布时间:2022-08-19 07:49:48

    人物简介

陈如瑶,女,中共党员,四川省平昌县人,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平昌县公安局团委书记、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四级警长。

    人物心声

做案侦之前,没有直接面对过犯罪,总感觉缺少什么。在破案的过程中,攻破一个又一个难题,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让自己也感受到了公安职业的自豪感。

1660866990558500.jpg

秀外慧中的“多面手”

出生于“水乡”的陈如瑶,有着水乡女子独有的柔情。初与她见面,不会将她与犯罪份子做斗争的一线民警联系在一起。1米6 的个头,说话条理清晰,始终面带不失礼貌的笑容,做事行为干练,给人更多的感觉像一位都市白领。

2011年从警校毕业后,陈如瑶如愿进入了公安队伍,成为了原平昌县森林公安局的一位普通民警。

入警之初,陈如瑶就表现出了热爱学习、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她不仅承担着办公室信息调研、指挥调度、绩效考核、财务保障等工作,还主动参与到涉林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办理,林区巡查、夜间设卡检查、林区犯罪现场勘验、调解涉林纠纷等多项业务工作中。虽然身兼数职,但她却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总是加班加点把每件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她身上有种不服输的精神,面对繁琐而又复杂的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无论承办什么任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经过她处理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同为办公室的袁明君说。

1660867006394906.jpg

                                                           勇挑重担的“女汉子”

2021年下半年,平昌县公安局接到群众多次报警,称有很多人利用手机参与网络赌博。接到报警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前期分析和研判,发现是一起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遂成立了8.05专案组,而她自己成为了专案组唯一的女民警。

专案组成立后,陈如瑶和同事先后往返于广东、云南、四川、江苏、江西多个省市,行程20万余公里,调取账户6千余个,核查交易记录978万余条。“犯罪分子的交易记录采用很隐蔽的手段,我们经过反复对比才从中找出异常,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线索。”陈如瑶说,有过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她对数字有着极为的敏感。她带着同事对逐条交易记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异常信息。逐步厘清了犯罪团伙框架层级及作案特征,在案件的成功侦办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专案组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打掉银商代理平台5个,扣押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豪华汽车10余台,电脑16台,手机120部,查封不动房产10余处,成功打掉一个在我国境内的招赌吸赌网络的境外特大赌博集团。

身边亲人经常问陈如瑶:“一个大姑娘家的怎么去干起了警察,遇到危险你不害怕吗?”陈如瑶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当我穿上警服那天起,我就把生命融入到这身警服带来的使命。当把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的那一刻,我会感到非常自豪。”

1660867025138505.jpg

                                                              儿子眼中的“大忙人”

陈如瑶是一个双警家庭,他的丈夫也是平昌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平时两个人都比较忙,她在儿子眼中是个“大忙人”,在难得的休息中,正在陪儿子玩耍中,常常接个电话就立马急急忙忙走出家门,有时候一去就是半个月之久,儿子常常问奶奶:“妈妈什么时候能不忙,好好陪我去游乐场玩一下就好了”。

提及年幼的儿子,陈如瑶眼中闪烁着愧疚的泪花。她说平时工作总是加班加点,对儿子的陪伴比别的妈妈少了好多,儿子总是半夜醒来要找妈妈,我时常感觉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儿子亏欠太多了……

没日没夜的键盘敲击成为了陈如瑶的常态,在浩瀚无垠的网络世界里演绎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一串串冰冷的数据和代码背后,是她始终践行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忠诚与担当。

由于工作出色,陈如瑶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森林公安优秀信息化民警、巴中市林业局“亮剑行动”先进个人,个人嘉奖2次,2022年被四川省公安厅通报表扬为全省100名成绩突出女民警,荣获市局三等功一次。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