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行动的决策部署,及时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企业合理合法诉求问题“动态清零”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纾困解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服务的思路,靠前助企纾困解难,全力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三专”,健全服务机制。一是专班推进。市、县(区)人社部门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市级统筹、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分片包干负责,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服务企业范围为“2+6”,即以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企业2类企业为重点,覆盖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来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大经济类型企业,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二是专员联企。结合对口联系县(区)责任分工,为每个企业配备“2+2”人社服务专员,即市、县(区)人社部门班子成员担任主专员,有关业务科(股)室负责人担任副专员(联络员),具体承担“2+4”工作任务(即靠前做好主动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协调相关单位及时研究解决2项重点工作,同步做好涉企政策宣传、政策申报指导、规范用工、惠企政策兑现4项工作),确保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和人社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三是专责落实。对人社服务专员实行亮牌明责,在联系企业的显著位置张贴人社惠企专员联系卡和政策清单,指导企业确定专人专班对接联系,通过日常电话沟通、每周微信联系、每月一次实地走访、每季召开一次政企恳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共同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多方汇聚工作合力。对落实情况实行按月督导,每月由办公室、机关纪委统计汇总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办理情况,并进园入企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倒逼“动态清零”行动落地见效。
聚力“三保”,助企纾困解难。一是保企业用工。出台《关于切实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等文件,深入开展保障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大力推行搭建平台专场招、健全网络云端招、镇企对接定向招、支书进企上门招、专业机构中介招、校企合作直通招、内外联动合作招、政策帮扶奖补招、改善条件筑巢招、统筹联动“合力招等10项措施,先后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8场(线上51场、线下27场),提供域内外岗位信息35万个,帮助市内91家重点企业招聘员工2431人,通过新建23个的零工市场引导3103名劳动者进入17家平台企业灵活就业,企业用工缺口实现动态“清零”。二是保培训提能。先后深入200余家企业宣传解读职业培训政策,并通过个别交谈、摸底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对94家企业开展了技能人才需求现状调查,指导50余家企业制定有针性的培训计划,允许其在按规定完成职业培训总课时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实行弹性制培训,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成功组织员工技能提升培训500多人次。充分发挥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城乡未就业劳动者参加补贴性技能培训1.45万余人,培训后向本地企业推荐用工4500余人,有力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三是保稳岗留工。联合发改、财政、税务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提技能防失业和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工作的通知》,对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至90%。
突出“三帮”,赋能减负发展。一是狠抓就业帮扶。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载体,深入系统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靠前指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领各项补贴补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二是狠抓社保帮扶。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缓缴社保费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已为1500家参保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3730.28万元,为151家企业办理缓缴养老、工伤、失业社保费业务,缓缴473.76万元。对社保欠费免收滞纳金和利息的诉求,及时上门宣传解释,争取理解支持,依法依规补缴。三是狠抓人才帮扶。在全省率先出台《巴中市支持企业招工引才十条措施》,启动实施第二批“巴山优才”特聘专家选聘工作,围绕全市“1+3”主导产业和县(区)“1+1”特色产业发展柔性引进特聘专家10人。畅通企业人才评价通道,通过打破技术技能界限、优化评审标准、创新评审方式,帮助企业员工获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0多人、获得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120多人。积极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2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推荐市农研院、南江黄羊科研所、通江银耳科研所申报2022年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扎实开展文旅康养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研修培训,培养本土文旅康养人才110人。成功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拟邀请15名省级文旅康养专家来巴开展专项服务,助力首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