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磐石2号】巴中一男子假借代办“养老保险” 诈骗老人数万元

来源:巴州区公安局 作者:赵 娜 杨 铭 发布时间:2022-05-19 20:37:35

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巴州公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各警种迅速行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将打击整治锋芒对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切实守好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近期,巴州公安成功破获系列养老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鲜某某。


        2月12日,巴州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报警,袁某(53岁)和妻子王某(53岁)被鲜某某以挂靠单位购买养老保险的形式诈骗现金52000元。




       办案民警介绍,鲜某某谎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帮袁某和妻子王某通过挂靠单位购买养老保险,随后鲜某某以办事费、手续费为由向其索要75000元。夫妻二人信以为真,并通过银行和微信向其转账。


      但没过多久,得知鲜某某并非政府工作人员,发现被骗后的夫妻二人,随即多次催促鲜某某退还其“手续费”,鲜某某退还其23000元。袁某被骗共计52000元。

       通过侦查,民警在鲜某某住处将其抓获。经查,鲜某某先后多次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以代办养老保险业务收取手续费为由,骗取他人财物,作案共计7起,涉案金额达7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鲜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包,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诈骗呢?这一份防诈骗指南请收好!


警方提示


1、提高法治意识。老年人应多关注主流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不盲听盲信,提高警惕,捂紧“荷包”,不轻易掏钱。


2、树立安全思维。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3、不要轻易动钱。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4、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5.遇到诈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