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产业园区。坚持农业园区化,围绕“一核两环四带五区多园”全区产业布局,投入4.5亿元,建成优质粮油、有机果蔬、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个,粮食播面达113万亩,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户均增收6000元。
做深转移就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针对脱贫户家庭劳动力情况,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1386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余场次,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5万余个,实现就近就业或转移就业3.7万人,劳务收入户均达2万元。
促进文旅消费。通过农村电商等方式,采取延伸产品供应链、创新旅游消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消费等模式,累计帮助群众销售特色农产品87万余元。
做实国企带动。深化“国企参与、示范带动”,组建“国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农户”等农业产业联合体,创新建立“127”“528”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联农带农能力,全区农民组织化程度达90%以上。
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引领,分级分类盘活撤并乡镇、村闲置资产404宗,探索“国企+”“支部+”“能人+”等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区集体资产总量达22.9亿元,10万元以上村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