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中经济开发区公安局:【致敬 缅怀 奋进】凝望丰碑 二级英模侯林

来源:巴中经济开发区公安局 作者:段雨 发布时间:2022-04-04 15:17:01


侯林1972--2010,中共党员,生前任巴中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教导员。2010722日,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8岁。先后被省公安厅追记个人一等功,被巴中市委追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委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1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1649056941632157.png 

他出身农家,毕业于名牌大学,却毅然回到家乡,穿上一身藏蓝。他不是刑警,但他曾像刑警那样战斗在惩恶扬善的一线;他不是片警,但他曾像片警那样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1996年,侯林从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办公室。3个月后,他主动向局领导提出申请下基层锻炼。在众人惊讶和不解的目光中,他和3名同事背着行李到了柳林,参与筹建新派出所。白天,他们在旧礼堂里办公;晚上,他们睡8元钱的地铺。78月份正值雨季,被子潮湿,满屋都是霉味;夜里风大,要用桌子把吱呀作响的旧门抵住才能勉强入睡。但凭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侯林不仅战胜了繁重的筹建工作和恶劣环境,更担负起内勤和户籍工作。

1649056953383267.png 

在接手户籍工作不久,他便推出了老弱病残、学生优先受理的绿色通道19981113日,正值柳林街道的赶集日,侯林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办公室。这时,他看见一位老大爷步履蹒跚地排在队伍里,便上前领着老人照相、办证。一周后,他又步行20多公里将身份证送到了老人家里。看到满脸汗水的侯林,老大爷拉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以为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小同志,太谢谢你了!”说话间,大爷拿出家里的十几个鸡蛋送给侯林,侯林笑着婉拒道:“大爷,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是我应该做的。侯林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坚毅的性格特点。从此,他被老乡们称为背篓警察

1649056963802183.png 

2002年,巴中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成立,侯林与20多名战友被组织选派到这里,从事办公室文秘岗位,一干就是7年。

在侯林的办公桌上,一直摆着一台华久牌电炉,这只500瓦的小电炉,不只是冬天的取暖设备,还是侯林治病的镇痛器。长期以来,这个橘黄色的小电炉,和枕头、绷带一起,成了侯林与病魔抗争的三件宝”——每当病痛袭来,他就会用枕头压一压,用电炉烤一烤,再用绷带勒一勒,然后继续投入工作。

1649056978251966.png 

2010年大年初七(220),他又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用枕头压着肝部,思考《2010年度目标责任及考核实施办法》。由于明显消瘦,领导和同事再一次劝他去医院,他还是说等两天再看。局长实在看不过去了,命令他:“不能再拖了,赶快去医院检查!”第二天,侯林将手头工作交接完后,才匆匆赶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晚期,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当地无法手术,建议他转到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随即,侯林被分局同事火速送往北京佑安医院深度治疗。

其实5年前,我就知道自己患的是肝硬化,但我谁也没有告诉,包括我的家人。那时我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没了回头路!我当时想,我要选择家吗?我在努力尽好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责任!成功吗?回首过去5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在珍惜不多的分分秒秒!但现在我生命垂危,看着床前年迈的父母双亲、还未成年的女儿和深爱的妻子,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一个尽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为了事业,我选择了工作,这样我就可以忘记身体上的病痛。7年多来,我们风雨同舟,团结共进,我想出的工作对策和办法被领导和同事们采纳并推行,是我最大的快乐......”

1649056992518228.png 

这短短的200多字,是侯林在病榻上发给分局领导的一条短信,也是他对自己短暂一生的自我总结。虽然,对父母妻儿满怀愧疚,他却从未言及后悔二字;虽然被病魔缠身忍受着巨大的痛楚,他仍然坚守岗位痛并快乐着。

病榻上的侯林并不能放下他对工作的牵挂。即使已经注射了4倍剂量的镇痛剂,侯林还是会在疼痛稍减的情况下,用笔记本电脑起草一些文字材料。

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进展咋样?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还可以更精细化....”他与前来看望的同事谈的最多的还是工作。

1649057010282720.png 

2010722日早晨,在与癌症病魔抗争149天后,侯林终于累了,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永远定格在38岁的年轮上。

12过去了,但巴中公安队伍中依然流传着他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经开区分局警察文化中心的警史馆中,侯林的照片和事迹依然醒目,一直激励着经开公安人,学习英模、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