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中市平昌县公安局召开全县公安机关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部署会

来源:平昌县公安局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2 21:21:17

2022年3月31日,平昌县公安局召开全县公安机关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动员部署会。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原文学习了李余良书记在全县“去三化、促三实、强三力”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内容,宣读了全县公安队伍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方案,集中学习了《平昌县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七条禁令》,并就全县公安机关干部作风大整顿作了部署。

会议指出,全县大力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是县委着眼当前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标市委作风建设“讲真话、做实事、去繁冗,有情怀、扬激情、反颓废”“十八字”基本要求,全体民辅警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全面落实全县公安机关“去三化、促三实、强三力”为主要内容的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工作,在全局形成只争朝夕、奋发向上、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

会议强调,作风建设既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深入的持久战,这次作风大整顿是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一役。全县公安机关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坚决迅速的行动、扎实有效的举措,推进“去三化、促三实、强三力”,以实际行动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会议要求,一是增强政治自觉,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大整顿”活动作为转作风、正警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市委“十八字”作风建设基本要求,通过去除“三化”,不断促进“三实”,进一步增强“三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整饬作风、革弊树新,持续巩固拓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成果,激发全局民辅警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努力把公安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明晰整治重点,持续深入查摆问题。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上级公安机关决策部署,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和目标绩效考核任务,深刻反思问题不足,深挖“病灶”“去三化”,营造心无旁骛抓落实的良好干事环境;始终保持本领恐慌、常思能力不足,保持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热爱,保持求真务实、光明磊落品格,涵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摒弃“套路”“促三实”,最大限度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坚决克服行为上的惰性、视野上的狭窄性和悲观消极心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焦“软肋”“强三力”,让平昌在创新发展中争先机,在攻坚克难中开新局,在干事创业中趟新路。三是把握时间节奏,下足功夫整改问题。严格按照《平昌县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通过个人剖析、集中排查、领导点评等方式,紧盯作风顽疾,建立“个性问题、共性问题、突出问题”三项清单,把握重点、追根溯源、见人见事见细节,把问题查深找准摸透;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通过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制度、严肃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将其作为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按照县委规定,实行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党员干部层层评估销号,坚决做到问题查找不彻底不放过,剖析反思不彻底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四是盯住关键少数,花大气力督导推动。各部门警种要围绕主题、结合实际,按照时间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阶段工作任务,坚决防止“活动就是走过场”的思想误区;中层干部要认真查找在贯彻上级部署上有没有打折扣、搞变通、落而不实的问题,有没有在对下指导时说原则套话、说正确废话的问题,坚决防止“与己无关、不以为然”的思想误区;局作风整顿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抓好组织实施,既要对各部门警种督查指导全覆盖,又要严格执纪问责,聚焦各类风险点,坚决予以纠正,坚决防止“随大流、一般化”的误区。五是深度融合联动,切实抓好成果转化。抓好危爆物品、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夯实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杜绝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杜绝“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严格落实旅馆业、出租房屋实名登记和寄递业“三个100%”制度。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公安部关于严禁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等铁规禁令、四川公安队伍“八个常态”管理措施、《平昌县革弊树新干部作风大整顿七条禁令》,确保队伍绝对稳定。

局党委班子成员,城区派出所负责人,局属部门正副职、部分民警,局作风大整顿活动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农村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在本单位参加视频会议。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