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大量耕地撂荒。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巴州区宕梁街道积极探索撂荒地整治新措施,采取“奖补结合、资源整合、社企联合”多种形式,全力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助力“粮田”回归。
奖补结合,亲朋好友帮忙种。健全助耕代耕奖励机制,针对整户外出、无劳动能力的农户,按照“谁耕种、谁受益”原则,鼓励农户对亲戚朋友撂荒土地进行耕作,给予耕作者资金补贴,提高耕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农机作业互助队、作业服务队两只队伍,对劳动能力不足农户,开展助耕服务,无偿提供人力、机器帮助,确保农户想种能种、应种尽种。
社企联合,集体经济带头种。充分发挥集体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头雁”作用,带头承包120余亩撂荒地,对接辖区大型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20余万元农产品订单合同,引导专合社、农户全面参与到以订单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产销模式,让专合社、农民“开荒”有信心,销售有方向。
资源整合,产业大户流转种。全面摸清辖区撂荒地底数,整合耕地资源,采用股份分红与模式,把具备条件、农户有意愿的撂荒农田统一建档立册,集中流转家庭农场、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规模化耕作,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通过在凉水井村、塔子山村、清莲村等地集中流转土地,已经将96亩撂荒地变成了果蔬、粮油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