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三场谈心起实效,父子矛盾终化解

来源:平昌县司法局 作者:苟建强 陈子瑞 发布时间:2021-05-07 18:35:24

 

19岁,正是青春绽放的美好岁月,可对于小吴(化名)来说,他的19岁,却和其他同龄人有着太多的不同。不久前,他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小吴和父亲到同州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报到的第一天,司法所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父子俩的“不对劲”,两人隔着两米远坐下,小吴低着头看手机,父亲仰面叹息,谁也不看谁,报到手续办理完毕后,两人一前一后离开司法所,全程没有任何交流。这些都被工作人员看在眼里,经过简短的交流讨论后,工作人员决定第二天分别对父子俩进行一次谈心谈话。

第一次谈心:暴怒的父亲与沉默的小吴,隔阂的由来。

第二天上午十点,父子俩来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对父子俩进行了谈心谈话,两个相隔不过半米的房间,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小吴父亲情绪激动,向工作人员不断数落着小吴的各种“罪状”,“他一天到晚只知道跟那些不学好的孩子在一起玩儿,没日没夜地打游戏,你们把他关进去算了!我不想管他了”另一个房间的小吴,却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不论问什么都不回答,除了沉默还是沉默。通过谈心谈话,工作人员大致梳理出了小吴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症结所在,自从父母离婚后,跟着父亲生活的小吴就变得沉默寡言,不再与父亲交流,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他爱上了虚拟的网络世界,每天通过游戏麻醉自己,整夜整夜地不回家。小吴的父亲怒其不争,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除了呵责打骂,再没有别的方法教育小吴。小吴变得更加孤僻,小吴父亲也干脆不再管他,任其自生自灭,直到小吴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父子俩的关系也就彻底进入了冰点。面对这样的情形,工作人员只能先做小吴父亲的思想工作,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回家与小吴好好谈一谈,不能再让孩子背思想包袱,小吴父亲也表示同意。

第二次谈心:彻夜不归的小吴与心力交瘁的父亲,关系缓和的契机。

几天后的清晨,司法所工作人员刚上班,就看到小吴的父亲站在司法所门口,一见到工作人员,小吴的父亲就十分焦急地问道,“这孩子昨晚上又一夜没回家,也不接我的电话,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你们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他?”工作人员先安抚小吴父亲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同时,立即拨打小吴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工作人员向小吴说明了情况,让他立即来司法所一趟。半小时后,小吴赶到了司法所。见到父亲,小吴明显愣了一下,但随即表情恢复了冷漠。工作人员询问了小吴夜不归宿的原因以及去向,小吴解释说,父亲因为一点小事就责骂自己,他不想呆在家里,一气之下跑到网吧玩了一晚上游戏。工作人员对小吴夜不归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小吴也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看到疲惫不堪的父亲,小吴似乎有了一丝动容,表情不再那么的生硬。工作人员趁机对其进行劝说,小吴父亲也承诺以后会注意自己的态度,不会再随意打骂小吴。小吴同意跟父亲回家,并表示以后不会再有夜不归宿的行为。这对因缺乏心贴心交流沟通而致使关系一度降到冰点的父子,终于有了一丝破冰的迹象。

第三次谈心:父子俩与工作人员的主动谈心,矛盾终于化解。

这天下午,小吴父子俩再次来到司法所,这次他们来的目的,是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和汇报小吴近期的情况,经过前两次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谈心谈话,小吴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终于化解,小吴不再沉迷网络游戏,每天在父亲的店里帮忙,表现一直很好。小吴父亲非常高兴,对工作人员再三道谢,“谢谢你们的关心教育,让我的儿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小吴也表示,以后一定会遵纪守法,社区矫正期满之后,就去学一门技术,踏踏实实地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子俩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小吴能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工作人员也很高兴,鼓励小吴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同州司法所迅速贯彻落实活动精神,面对辖区8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排查、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积极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解决个人实际困难7人次,化解家庭矛盾纠纷5件。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